轮胎是汽车与地面接触的唯一部件,它们的状况直接影响着汽车的操控性、安全性和舒适性。
1、保持合适的胎压
合适的胎压不仅能延长轮胎的使用寿命,还能提高燃油经济性和行驶安全性。
一般来说,车辆的标准胎压会标注在车辆的用户手册、驾驶座车门边或油箱盖上。轿车的胎压通常在2.3-2.5个大气压之间。
需要注意的是,胎压会随着气温的变化而变化。夏季气温高,胎压会相应升高;冬季气温低,胎压会降低。因此,应定期检查和调整胎压。
例如,在炎热的夏季,如果轮胎胎压过高,比如达到了3.0个大气压以上,行驶中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减小,摩擦力降低,容易导致刹车距离变长,在紧急制动时可能无法及时停车。而且过高的胎压还可能导致轮胎中央部分磨损加剧,缩短轮胎的使用寿命。甚至在高温和高胎压的双重作用下,有爆胎的危险。而在寒冷的冬季,如果胎压过低,比如低于2.0个大气压,会增加轮胎的变形量,导致轮胎两侧磨损严重,同时也会增加油耗,因为轮胎滚动阻力增大。
比如,一辆标准胎压为2.4个大气压的轿车,在冬季胎压下降到2.0个大气压时,百公里油耗可能会增加0.5-1升。
胎压监测
2、轮胎换位
由于汽车前轮负责转向,磨损程度通常比后轮大。为了使轮胎磨损均匀,延长轮胎的使用寿命,建议每隔1-2万公里进行轮胎换位。
常见的轮胎换位方式有前后交叉换位和同侧前后换位。具体的换位方式应根据车辆的驱动方式和轮胎的磨损情况来决定。
比如,对于前轮驱动的车辆,采用前后交叉换位可以更好地平衡轮胎磨损。假设前轮的磨损程度已经达到了50%,而后轮只有30%,通过交叉换位,可以使前后轮的磨损逐渐趋于均匀,从而延长轮胎的整体使用寿命。
3、轮胎的平衡与定位
如果轮胎不平衡,会导致车辆在行驶中抖动,影响驾驶舒适性和安全性。而轮胎定位不准确,会造成轮胎偏磨、跑偏等问题。
一般情况下,每行驶1-2万公里或更换轮胎、悬挂部件后,应进行轮胎动平衡和四轮定位检查。
四轮定位数据
比如,如果轮胎不平衡,车辆在高速行驶时方向盘会抖动明显,不仅让驾驶者感到不适,还可能影响对车辆的控制。如果轮胎定位不准确,比如前轮外倾角过大,会导致轮胎外侧磨损严重,不仅缩短轮胎寿命,还可能使车辆在直线行驶时偏向一侧,增加驾驶风险。
4、定期检查轮胎状况
定期检查轮胎的胎面磨损情况、有无划伤、鼓包等异常。轮胎的胎纹深度对于排水和抓地力非常重要,当胎纹深度小于1.6毫米时,应及时更换轮胎。
比如,在雨天行驶时,如果轮胎胎纹深度不足,排水能力下降,容易导致水滑现象,车辆会失去抓地力,增加失控的风险。假设一辆车以60公里/小时的速度在积水路面行驶,轮胎胎纹深度正常时可以安全通过,但如果胎纹深度小于1.6毫米,就很可能发生水滑,导致车辆失控。